浙江省湖州市,北滨太湖,因湖得名。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于此。得益于2017年6月第一批成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湖州绿色发展取得明显进展:绿色发展指数居浙江省第二位,地区生产总值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发展速度均在浙江省前三位,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两年来累计下降11%。
如果说“绿色”是湖州最为靓丽的名片,那么,金融机构就是助推其绿色发展十分重要的“金色之力”。“得益于绿色金融的促进,湖州整体信贷增长非常快,今年前三季度,金融贷款余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3.1%,而且,这是建立在整个金融信贷不良率保持在0.57%这样一个前提之下。”湖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尚葵在近日举办的“2019中国(湖州)绿色金融论坛”上透露。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取得新成绩和新进展,地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持续推进,初步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那么,湖州绿色金融有哪些亮点和特色?由此形成的有益经验该如何在全国得到复制和推广?在“由点及面”的过程中,又该注意些什么?
近日,《金融时报》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湖州市金融办、湖州银行相关负责人以及业内专家,以期对于湖州两年多来绿色金改有益经验的复制和推广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拓展绿色金融业务边界
每年减排污水100万吨、减排污染气体近300吨、节电1300万千瓦时、节煤1.5万吨,同时,每年可创造产值10亿元、利税5000万元。仅在湖州吴兴区砂洗城一个园区内,便可实现如上绿色转型发展,得益于湖州银行创新推出的“绿色园区贷”。
什么是绿色园区贷?湖州银行副行长方锋杰告诉《金融时报》记者,该行按照园区业主单位筛选的企业名单,为入园小微企业提供绿色园区按揭贷款。截至2019年9月末,该产品已成功复制推广到联创谷、联东U谷、中节能产业园等28个绿色小微产业园,发放贷款达19.33亿元,惠及企业600余户。
毋庸置疑,创新是绿色金融发展的不竭动力,尽管绿色信贷仍是银行业参与绿色金融的主要方式,但可喜的是,不断拓展绿色金融业务边界正在成为湖州银行,甚至是整个湖州银行业的重要探索方向。
“当下,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民营小微融资难题亟待破解,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力’对于绿色金融显得更加重要。”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结合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特征和趋势,以及绿色环保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从全产业链和生命周期的角度,加快绿色金融创新,有利于解决绿色环保企业融资难题。
那么,除了绿色园区贷之外,湖州银行还有哪些创新探索?据湖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钱洪文介绍,为筹集绿色项目融资资金,湖州银行积极探索发行绿色债券,成功获批并发行绿色金融债10亿元,发行利率为同时期、同评级债券最低。截至今年9月末,共推动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投放绿色项目19个,10亿元绿色金融债已全部完成投放。
此外,湖州银行还创新开发绿色产业供应链项目,为核心企业上下游小微企业提供线上化、便捷化的金融服务和产品,实现企业贷款“秒借、秒批、秒放、秒还”;开发全域生态贷服务模式,助力农村生态环境整治修复,产品上线以来为6个环境修复项目提供贷款3.7亿元,目前已储备的项目融资需求超5亿元;开展绿色科企投贷联动,截至9月末,绿色金融投贷联动业务信贷投放余额为6.43亿元,涉及企业86户;针对绿色建筑、绿色矿山和绿色民宿市场的方案计划正在积极推进……
正如《报告》所言,在前期奠定的良好基础上,中国绿色金融进入纵深发展的新阶段。只有鼓励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才能增强绿色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支持市场主体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工具和业务模式,将是切实提升其绿色金融业务绩效的重要方向。
科技再造绿色金融发展优势
中国境内第三家“赤道银行”、第一批中英环境信息披露试点金融机构、第一批联合国负责任银行签署机构……这一系列“前三甲”的排名反映出一家城商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种种努力。“湖州银行用将近3年的时间实现了绿色金融从无到有、由弱到强。”钱洪文介绍,截至今年9月末,湖州银行全行绿色贷款不良率为零。
不得不说,这得益于科技赋能——绿贷系统的开发上线,通过引入“赤道原则”理念,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重塑信贷流程,全面弥补了绿色信贷全流程管理中的底线思维模式和信息不对称的短板。
吴琦认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实现绿色环保项目的识别筛选,提升贷款的审批效率,缩短放贷流程,还可以消除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解决绿色资产可信数字化问题。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绿贷系统对于其他商业银行来说具有参考意义。“绿贷系统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的可行性以及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都是可以被接受的,因此具有很强的复制推广意义。” 方锋杰说。
此外,在对小微企业的环境社会风险管理方面,湖州银行还进行了数据库改造和IT系统的创新。据方锋杰介绍,“正是基于以上优势,湖州银行承担中国绿金委及人民银行绿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统创建重点课题,并将赤道银行环境社会风险管理理念引入信贷管理的全流程,完成了全行的‘赤道银行’系统改造。”
“部分绿色金融领先银行的创新探索不仅给自身带来发展动力,更重要的是,其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银行提供参照,结合本行实际进行绿色金融创新,避免‘走弯路’,提高服务质效。”吴琦认为。
复制推广也需因地制宜
2017年6月,我国批准了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和新疆五省(区)八地(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目前来看,各试验区推进绿色金融的具体举措、重点、进展各不相同,对于复制、推广有益经验的探索也各具特色。
而湖州银行作为一家城商行,在绿色金融领域充分发挥其相比大型银行审批链短、审批效率高、产品创新快的优势,以最快速度将市场需求与自身发展相结合,值得全国中小银行学习和借鉴。
“湖州银行在资产规模、业务结构、管理模式等方面与大型银行都有较大的不同,在绿色金融业务方面也更偏重于对小微企业发展和对地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这些是大型银行的服务‘盲区’,同时也正是湖州银行的相对优势所在。”方锋杰表示。
专家认为,随着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小银行成为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生力军。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复制、推广有益经验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因地制宜。“各地区资源禀赋不同、管理体制机制有差异,在学习借鉴绿色金融发展经验时,切忌照搬照抄。”吴琦强调,应基于本地经济现状和重点产业以及银行自身和客户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借鉴、吸收、再创新,推动绿色金融业务形成差异化、专业化的竞争优势。
近日,据《2019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研究报告》测算,2019年,我国绿色金融资金总需求量约为2.5万亿元,而2018年我国绿色金融资金总供给量为1.3万亿元,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缺口恰恰反映出绿色金融发展的巨大前景。
钱洪文表示,未来,湖州将继续努力再造绿色金融改革的新优势,鼓励金融机构借助区块链等新兴金融科技,创新绿色资产抵质押登记、绿色供应链金融、金融纠纷化解与风险防范、环境信息共享与绿色认定、绿色票据贴现等场景应用,全面推进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争取成为全国第一个全域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的城市。
方锋杰透露,接下来,湖州银行将在特定行业的环境压力测试及小微企业ESG认定等方面进行探索,争取进一步将绿色金融引向深入,通过不断创新服务绿色发展,打造国内外一流的“绿色金融标杆银行”,并力争成为国内首家绿色上市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