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定了两件大事
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实际利率水平明显降低和解决融资难问题;加强常用药供应保障和稳定价格的措施,确保群众用药需求和减轻负担。
部署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实际利率水平明显降低和解决“融资难”问题
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今年以来有关各方积极努力,全社会综合融资利率水平总体稳中有降。要继续保持这一态势,特别是面对当前形势,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坚持用改革办法,促进实际利率水平明显下降,并努力解决“融资难”问题。
1、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在原有1年期一个期限品种基础上,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由各报价银行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方式报价,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根据报价计算得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并发布,为银行新发放贷款提供定价参考,带动贷款实际利率水平进一步降低。
2、促进信贷利率和费用公开透明。严格规范金融机构收费,督促中介机构减费让利。
3、多种货币信贷政策工具联动配合,更大发挥担保体系作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确保实现年初确定的降低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1个百分点的任务目标。
4、加强对有订单、有市场、有信用企业的信贷支持,确保不发生不合理抽贷、断贷。
5、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强化正向激励和考核督导,引导银行积极拓展市场、创新业务模式、改进业务流程,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要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举措引关注
今年以来有关各方积极努力,全社会综合融资利率水平总体稳中有降。央行日前发布的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6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比上年高点下降0.32个百分点;1月至6月,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6.82%,较2018年全年平均水平下降0.58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利率体系表现出“双轨制”特征,即尚未完全市场化的存贷款利率和完全市场化的货币市场利率并存。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
由于利率‘双轨’的存在,政策利率难以在货币、债券、信贷等金融子市场间有效传导;金融产品定价难以及时准确反映市场利率水平,不利于资金从金融机构流向实体经济。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师鄂永健认为:
会议提出的改革举措会使银行间市场利率变化快速传导到贷款定价,有利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进而促进贷款利率降低,融资成本下降。
确定加强常用药供应保障和稳定价格的措施 确保群众用药需求和减轻负担
从“药品采购”解决低价药品短缺问题
近年来,药品短缺问题时有发生。今年3月,多地出现硝酸甘油片短缺现象,药店价格也从一瓶7元左右,涨到超过50元。
对于药品短缺的原因,第三方医药服务平台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表示:
很多出现短缺的药品都是低价药。原来一次药品招标,相关药品价格可能2~3年都不会发生变化。在原料药价格上涨、人工成本上涨等因素下,生产低价药的企业无利可图甚至亏本,生产动力严重不足,从而引发供应短缺。
让企业自主定价,就可以及时在药价中反映出成本,并加上合理利润,企业也会愿意生产低价药。同时,在集中采购等能保证采购量的情况下,企业也能实现以量换价,有利于维护市场供应。
对垄断市场价格行为将实施市场禁入处罚
垄断问题也是导致药品出现短缺、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2018年6月,媒体报道扑尔敏原料药短期之内价格快速上涨,导致部分药品停产。市场监管总局经查发现,河南九势、湖南尔康这两家原料药企垄断致药价上涨。对此,市场监管总局对两家药企共处以罚款1243万元。
史立臣表示:
大型企业垄断原料药通常能获利上亿元,但处罚多数只有几十万元或上百万元。考虑到药品不是普通的商品,应该根据销售额情况进行更严厉的处罚。
史立臣称,中止挂网、市场禁入等处罚措施对企业的影响非常大,中止挂网意味着药企失去了进入公立医院的销路,销量及市场份额将受到极大影响,上述措施将对药企能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
文章转自每日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