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市场开放大门继续打开 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市又添政策便利
根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与上清所最新发布的托管数据,截至4月末,境外机构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托管余额为17703.02亿元,单月增持人民币债券60.18亿元,为连续第二个月增持,上月为增持119.11亿元。
债券通方面,截至2019年4月,债券通已汇集了845家国际投资者,较2018年底的503家大幅增加。2019年4月,债券通迎来首批瑞典和荷兰的投资者,将服务范围扩展到了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债券通已经吸引了全球100家顶级资产管理公司中的57家,其中47家已完成入市,还有10家正在做入市准备工作。
债券通交易方面,债券通交易笔数从3月份的1347笔上升到4月份的1692笔,今年累计交易量达4587亿元人民币。4月份共22个交易日,总成交量达1169亿元人民币,日均交易量53.1亿元人民币,境外投资者净买入356亿元人民币。4月份,交易券种集中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和同业存单,占比达92%。待偿期方面,7至10年期的债券仍然是对国际投资者吸引力最大的,约占总交易量的36%。
除了债券通渠道,国际投资者还可以通过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通道投资中国债券市场,也可以直接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人民币债券。为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就《关于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通知》主要为合格投资者带来两方面资金操作的实际便利:一是同一境外机构投资者可将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RQFII)项下债券账户和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接投资项下的债券账户中所持有的银行间市场债券进行双向非交易过户;二是同一境外投资者QFII/RQFII托管账户内资金与直接投资资金账户间可在境内直接划转(双向)。另外,同一境外机构分别通过QFII/RQFII和直接投资境内银行间市场的,只需通过境内托管行或者直接投资结算代理人向中国人民银行备案一次。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国际团队负责人常征表示,这些便利手段将有助于吸引外国投资者加大对中国债券市场的投资力度,同时促进多元化的投资机构对中国债市进行中长期投资。投资者多元化是成熟债券市场的特点之一,引入国际投资者更可以增加国内债券市场的资金供给。
近年来,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开放进展明显,中国债券市场已经实现了面向境外投资者的全面开放。QFII、RQFII投资额度逐步提升,QFII由2003年的3.5亿美元批准额度,提高到2019年4月末的1057.96亿美元累计批准额度。事实上,自2002年起,我国已经分别于2005年、2007年、2012年和2013年分4次上调QFII额度,并在2019年1月第5次上调QFII额度,将总额度由1500亿美元增加至3000亿美元。
在一系列债市开放措施的提振下,2018年全年,中国债券市场外资净流入规模约为1000亿美元,占新兴市场的80%,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数量也在持续增加。截至2018年年末,境外机构投资者于中国在岸债券市场持有的债券总额约为1.71万亿元,同比增长逾51.4%。
“10年前,在中国债券市场几乎难觅境外投资者的身影,目前境外投资者在中国债市的持债规模约为2%。以主要的债券市场标准衡量,上述比重仍很低,但该比重在上升过程中,预计未来一两年内可能达到4%。”标普全球评级经济学家团队发布报告表示。
随着中国债券市场国际认可程度的逐渐提升,国际指数供应商开始考虑将中国纳入债券指数。刚刚过去的4月份,是中国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的第一个月。4月1日起,彭博公司将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并将在20个月内分步完成,这被视为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作为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中国债市必将成为全球主流基金的主要配置市场。伴随中国债市与国际市场的深度交融,中国债券市场的投资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挖掘,市场流动性也将受到持续提振。”常征说,此次《通知》预计将为境外投资机构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带来进一步的简化管理和操作便利,这些便利也将为中国债券市场带来显著的海外增量资金。预期未来支持境外投资人的政策将不断优化,推动回购交易的开放和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创新也指日可待,国际投资者将迎来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资环境。
文章转自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