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湖南华珍投资有限公司
  • 电 话:400-090-5889
  • 电 话:0731-85534699
  • 地 址:长沙市开福区芙蓉中路一段
  • 416号泊富国际中心写字楼12楼12027,12028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两会特别报道|解读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9-03-06 12:03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5%

政策协调配合支撑高质量发展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其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5%”。

 

2018年,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超过6.5%这一预期目标,总量突破90万亿元。

 

李克强指出,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复杂更严峻,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多更大,要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看待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5%这一预期目标?

 

“这一目标是基于我国内外部形势作出的合理判断。”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增速放缓是正常现象。现阶段,我国对于GDP增长目标相对淡化,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6%—6.5%这一增长目标符合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从内需角度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有足够的韧性和潜力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在消费方面,我国居民对服务消费持续旺盛的需求以及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有助于保障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拉动作用。在投资方面,对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持续加大,对明年稳基建、稳投资起到了支撑作用。

 

2018年,在实现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质量越来越高。例如,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60%;发展新动能快速成长,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据唐建伟预测,2019年全年GDP增速在6.3%左右,虽然较2018年有所放缓,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仍有较多积极因素。

 

唐建伟表示,从内部环境来看,宏观政策更加注重逆周期调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是保障2019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重要基础。从外部环境来看,中美贸易摩擦有所缓和是稳外贸的积极因素,有助于我国经济发展朝着高质量前行。

 

其中,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有三个重要关注点。一是赤字率从去年的2.6%提高至2.8%,在综合考虑财政收支、专项债券发行等因素的同时,为应对今后可能出现的风险留出了政策空间。二是包括增值税税率大幅下调在内的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将有效提高企业收入、利润水平。三是较大幅度增加地方专项债规模,有望促进基建投资回暖。据悉,今年年初各地已经开启地方债加速发行模式。

 

在货币政策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唐建伟表示,实际利率水平的降低将为释放微观经济主体活力提供有力支撑。随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进一步疏通,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会明显加大。(徐贝贝)

 

 

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与

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给出了今年货币政策的方向。他指出,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以更好满足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需要。

 

事实上,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货币政策的表述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广义货币M2、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

 

相比2018年,关于货币政策目标的表述由“保持广义货币M2、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变化为“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表示,相比去年的“保持合理增长”的提法,今年“与GDP名义增速相匹配”的提法就是有了更加量化的目标,更加准确,更加明确。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这个表述的一个主要前提约束条件就是要保持宏观杠杆率总体稳定。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M2、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GDP名义增速相匹配。GDP增速目标在6%—6.5%区间内,通货膨胀在3%。如果从这个目标来看的话,GDP名义增速可能是在9%—9.5%之间,现在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来看,要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还有一定的空间。

 

“经济增长的目标比较宽泛,不再像以前一样是一个明确的点。弱化数量指标,更多的是货币政策在由数量型工具向价格工具转向。”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表示。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在实际执行中,既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又要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有效缓解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降低实际利率水平。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此前,央行行长易纲曾表示,观察货币政策是松是紧要从几个维度考虑,一是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小微企业和“三农”等薄弱环节;二是要看创新领域能否及时地获得货币信贷、股市等其他融资方式的支持;同时也要注意防范金融风险,注意金融改革。他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主要是对实体经济而言,实体经济是否能得到有效支持,能否创造一个防风险并且能平稳推进金融改革的外部环境,为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中性适度的货币环境。此外,流动性方面要看市场利率是否平稳,超额准备金水平是否合适,各方面指标是否在合理的范围内,这就是松紧适度的考量。(张末冬)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物价水平将继续保持平稳运行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公布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主要预期目标。自2015年以来,政府工作报告已连续5年将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年度涨幅目标确定为3%左右。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物价运行整体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温和上涨,全年同比涨幅为2.1%,涨幅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实现了“3%左右”的年度通胀控制目标。值得一提的是,2.1%的CPI涨幅为近5年来首次突破2%,此前2014年至2017年,全年CPI同比涨幅分别为2.0%、1.4%、2.0%、1.6%。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称,2018年CPI同比增速的上升,主要是由食品价格同比增速上升所带动,特别是由于夏季极端气候与自然灾害导致蔬菜价格大涨。不过,极端气候与自然灾害带来的供给冲击导致供给曲线短暂左移,并不具有可持续性。实际上,2012年至2018年,我国CPI同比涨幅已经连续7年低于3%,“中国经济正在发生一些结构性变化,使得‘高通胀’并不具备形成的条件。”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表示。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预计后续CPI同比涨幅将收窄,2019年全年CPI中枢或将低于2018年且回落至2%左右,实现全年CPI涨幅3%左右的预期目标没有太大悬念,通胀并不成为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

 

“影响物价走势的因素有很多,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下,主要有3方面因素,分别是输入性通胀、需求拉动和流动性状况。”刘学智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目前来看,这3方面因素都不会显著推升2019年物价水平。

 

从输入性因素来看,国际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已经下行,并传导到工业生产领域,使价格涨幅收窄,进而也会影响到消费端价格走势,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小;从需求因素来看,在经济结构转型时期,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偏弱,对物价的拉动作用不强;从流动性因素来看,2019年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由此前的补充流动性过渡到引导流动性流向配置、期限配置等方面。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也同样认为,3%左右的预期目标总体可控,2019年我国通胀压力较为温和。从外部来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大宗商品价格稳定,输入性通胀发生概率低;从内部来看,我国经济存在一定下行压力,还需持续改善和扩大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在影响CPI的诸多因素中,权重最大的仍是食品价格。“2019年物价走势,应重点关注食品价格,特别是猪周期对物价的影响。”刘学智认为,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以及猪周期的重启会否对CPI形成较大冲击,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综合各方分析,展望2019年,我国物价水平将继续保持平稳运行,并为宏观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灵活调控创造空间。

 

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今年要继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相机调控,主动预调、微调。对稳健货币政策提出的要求是“要松紧适度”,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以更好满足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需要。

 

此外,专家预测,从中长期来看,随着需求放缓和人口老龄化发展,我国处于低通胀的可能性较大。(赵萌)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继续下降3%左右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1%。质量和效益继续提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18年污染防治工作得到加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对于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继续下降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保持下降。

 

回顾过去一年,“蓝天必定会一年比一年多起来”这个承诺进一步得到体现,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9.3%,其中北京市下降12.1%。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12.6%,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分别下降了25.8%和28.8%。然而,为了留住蓝天,有些地区搞“一刀切”,没有把握住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点。对此,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发言人郭卫民表示,主管部门专门制订了禁止“一刀切”的文件及配套督察方案,要求坚持严格监管与优化服务并重。针对此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于会文也表示,从四川的实践来看,强化环境治理对整体经济发展并没有造成多大影响,2018年四川省大气优良率达到84.8%,同比提升2.6%;与此同时,四川GDP全年迈过4万亿元大关,增长率保持在8%。“一边是环境治理力度空前加大,环境质量指标空前向好,另一边全省经济整体在增长。从数据来看,该升的升,该降的降,经济发展没有因为环保而受到影响。”

 

蓝天增多的同时,土地治理也在持续进行中,特别是在我国乡村地区。在谈到农村土地环境治理问题时,全国政协委员周健民建议,全国由农业农村部统一领导,省级层面由农业农村厅牵头组织相关部门编制全省乡村环境整治规划,规划内容按照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分别提出要求。市级层面做好分片分类指导,提出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时间进度,制定考核要求。区县级层面需明确具体工作内容和时限安排,详细到每个自然村,按照施工顺序切实安排实施。

 

近几年,绿色发展成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题之一。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说,“绿色发展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要改革完善相关制度,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为此,全国政协委员严彬提出,在财政去杠杆不断深化、政府严控债务规模的背景下,绿色发展“拥抱”PPP成为必然选择。同时,在绿色领域推进PPP项目,应在以强化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目标的基础上,重点完善投资回报机制,创新治理模式。建立覆盖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机制,推动环保等产业由工程建设向服务运营转型,为加快推进绿色PPP项目提供良好的“土壤”。

 

文章转自金融时报